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我省财政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强化资金保障,优化支出结构,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截至8月底,共统筹下达省级以上涉农资金160.72亿元。
保障粮食稳定供给
加大稳粮惠农政策支持力度,实施省级粮油规模种植奖补政策,对规模撂荒耕地复耕种粮给予适当奖补,尤其对规模种植早稻并连作晚稻3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按早稻实际播种面积给予每亩最高200元奖补,切实推动粮油生产稳定发展。同时,支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70.9万亩,建设500多个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强化耕地质量建设与利用。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加强产业就业帮扶,安排省级以上财政衔接资金2.9亿元,支持10.3万户脱贫户发展产业项目,扶持24个试点县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实现13万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按照每村50万元补助标准,支持462个村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扶持村级集体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初加工、乡村旅游等乡村特色产业,引导带动村集体经济实力持续壮大。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全年安排资金约25亿元,支持40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5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积极争取中央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资金5.7亿元,支持建设10个国家级产业融合项目,包括2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和7个农业产业强镇,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夯实公共基础设施
下达4.08亿元,支持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补齐农村供水工程短板,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目前已开工建设水厂80个、铺设供水管网1000公里,受益人口达70万人。下达5.73亿元,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推动建设5000余个与农村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项目。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进一步压缩水土流失斑存量,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支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万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