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改革经验获全国推广
来源:教科文处 时间:2025-04-22 11:44

  为推动职业教育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我省打破以往按学科类别进行生均拨款的做法,开展基于专业大类的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改革全国试点。这一改革获中央财政奖补4000万元,并在近期召开的全国推进基于专业大类的差异化职业教育生均拨款改革工作培训会上作为典型经验推广。

  一是重新归类划档,促进资金精准配置。

  聚焦全省所有公办职业院校,包括28所高职、133所中职和20所技工院校,改变以往按学科类别的划分方式,按照国家颁布的职业教育专业大类,综合测算生均培养成本,再根据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和学费等因素,确定政府应承担的各专业大类生均培养成本。在此基础上重新归类划档专业大类,将成本相近的专业归为同一生均拨款档,分档确定生均拨款标准。提升生均拨款政策在保障各专业大类实际办学成本上的精确性,目前,我省高职院校、中职学校、技工学校生均拨款标准分别为6档、5档、6档。

  二是设定产业系数,引导优化办学结构。

  推进拨款系数调整更加贴近产业发展需求,促进各学校调整优化办学专业结构和招生规模。适当调高部分专业生均拨款系数,如“一老一小”等民生紧缺领域专业、农林水地矿油等艰苦行业专业,以及国家鼓励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先进制造、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等相关专业。同时,对一些市场需求相对饱和的专业大类适当调减拨款系数。

  三是实行动态调整,适应人才需求变化。

  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变化,结合办学成本和财力等因素,提前对生均拨款标准和专业大类系数进行调整,特别是适当超前布局职业教育在新兴专业上的投入引导,推动前沿专业获得更多资源支持。同时,探索“奖优惩劣”生均拨款调节机制。对产业转型升级亟需,改革成效大、产教深度融合和办学水平高、资金使用绩效好的专业,差异化加大支持力度,促进职业教育资源合理分配。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